<p><span style="font-size: 16px;">报告人学术简介<br> 刘广宇: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2项,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中国节日影像志”子课题4项以及其他省部级课题3项。在《电影艺术》《现代传播》及《民族艺术》等国内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相关论著4部。其中,《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电影放映研究》(专著)获第十七次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节日影像志:人类学纪录片新形态研究》(研究报告)获第二十次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创作实践:参与主创纪录片数十部(集)。其中,《四川人在西藏》《重庆往事》《萨朗颂》《传灯》《行花街等纪录(电影)作品,先后获得国内多个奖项。 学术兼职:中国高校影视学会民族影视与非遗影像专委会副主任,中国高教学会影视传媒专委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学会影视人类学会分会常务理事等。 社会影响:最近8年专注于中国春节城市民俗影像志创作,其实践活动得到了《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和《新华社-每日电讯》的专题报道。<br>报告内容<br> 中国春节是人类农耕文明的杰出产物,是中华大地永续不竭的乡愁。那么,面对工业文明、商业文明、信息文明,乃至在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塑形的城市文明之中,春节又该有怎样的传承与创生呢?显然,20年前,由高有鹏《保卫春节宣言》(2005年12月8日)所引发的“关于农村地区年味寡淡以及城市社区年味缺乏”的讨论,在今天仍具有极强的现实性和学理性。如何在中国春节逐步成为一个世界性节日之际,结合当今日渐兴盛的文旅融合与产业发展,聚焦城市,打捞中国城市的年节民俗,形成各具特色的城市节日文化名片,让数以亿计的——都市世居者、尚未返乡者和外来旅游者能在城市充分享受春节带来的有节有礼和身心愉悦,这不仅是一个亟待跟进的理论命题,更是一个值得政府、市场和全社会予以强力推进的社会实践。 本讲座将聚焦刘广宇教授近8年围绕中国春节所展开的都市民俗影像志的创作实践:《传灯》(自贡灯会)、《行花街》(广州春节“行花街”)和《列车上的春节》(2023年K352/1次列车春运)等,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相关讨论——(1)影像内容:看见的与没看见的;(2)影像表达:理论、方法与反思;(3)城市节俗:内涵、特征与形态;(4)城市节俗:传统、变异与创生。并从对上述这四个方面的反思中切入对大连本土年节民俗的影像记录、影像表达和影像诠释的探寻和追问。</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