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学院:
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23年工作要点》,第三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申报工作即将启动,为了提前做好2023年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申报准备工作,学校现决定启动第一轮校内申报遴选工作。
一、申报范围
已认定的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二、申报类型
线上一流课程、线下一流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社会实践一流课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五类一流本科课程。
三、申报条件
申报推荐课程须于2023年6月30日前至少经过两个学期或两个教学周期的建设和完善,取得实质性改革成效,在同类课程中具有鲜明的特色、良好的教学效果,并承诺入选后将持续改进。此前参加过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推荐但未通过认定的课程,须经进一步修改完善,在上次推荐之后至少经过一个完整教学周期的改革实践方可申报。同时,在以下方面具备实质性创新,有较大的借鉴和推广价值。
1.教学理念先进。坚持立德树人,强化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和“课程思政”有机结合,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致力于开启学生内在潜力和学习动力,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课程教学团队教学成果显著。课程团队教学改革意识强烈、理念先进,人员结构及任务分工合理。主讲教师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较高学术造诣,积极投身教学改革,教学能力强,能够运用新技术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教学效果良好,五年内未出现过教学事故。
3.课程目标有效支撑培养目标达成。持续完善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目标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注重知识、能力、素质培养。
4.课程教学设计科学合理。围绕目标达成、教学内容、组织实施和多元评价需求进行整体规划,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设计合理。
5.课程内容与时俱进。课程内容结构符合学生成长规律,依据学科前沿动态与社会发展需求动态更新知识体系,契合课程目标,教材选用符合教育部和学校教材选用规定,教学资源丰富多样,体现思想性、科学性与时代性。
6.教学组织与实施突出学生中心地位。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创新教学模式,因材施教,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互动、资源共享、知识生成,教学反馈及时,教学效果显著。
7.课程管理与评价科学且可测量。教师备课要求明确,学生学习管理严格。针对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等采用多元化考核评价,过程可回溯,诊断改进积极有效。教学过程材料完整,可借鉴可监督。
8.课程内容及申报材料无危害国家安全、涉密及其他不适宜公开传播的内容,思想导向正确,不存在思想性问题。
具体申报推荐要求可参考2021年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申报书和相关要求。
四、申报要求
1.申报书
请申报人认真研读文件,深刻领会《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附件1)、《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工作的通知》(附件2)等文件精神,对标一流课程建设要求填写各类课程申报书(预申报版)(附件3-1—3-5)。
2.附件材料
佐证材料要丰富详实、精当扼要,与课程紧密融合,与申报书前后对应,定性定量相结合,有点有面、有层次感和逻辑性。申报“线上一流课程”的需提供《课程数据信息表》(附件3-6)。
3.说课视频
按照提升高阶性,突出创新性,增加挑战度标准,有机融入思政元素,应包含但不限于“课程概述(包括基本信息、课程教学团队教学成果显著)、课程理念先进、课程目标有效支撑培养目标达成、课程教学设计科学合理、课程内容与时俱进、教学组织与实施突出学生中心地位、课程管理与评价科学且可测量”等方面,并在背景PPT中配备佐证素材。
五、材料提交
请各学院高度重视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重要意义,结合学院学科和专业建设实际,认真组织申报工作,确保具有竞争力的课程积极参加申报;同时,对申报材料严格审核把关。各学院于2023年4月25日前将《第三批国家级一流课程申报书(预申报版)》、推荐汇总表(预申报版)及附件材料(附件4)(纸质盖章版,均为一式一份)交至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中心(主楼315室),电子版(含说课视频)发送至邮箱:zpzx@lnnu.edu.cn。
六、相关说明
1.所有需要盖章的材料,均需由二级学院审核盖章,其中“课程团队成员和课程内容政治审查意见”由二级学院党委出具意见并加盖二级学院党委章。
2.专业代码信息可在附件5中查询。
3.申报书(预申报版)中,凡是有字数限制的模块应严格按照规定字数填写。
4.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中心将邀请校内外专家进行三轮遴选,第一轮遴选确定入围课程,并邀请专家对入围课程进行分类培训指导,修改后再次提交申报材料,进行第二轮遴选;通过第二轮遴选的课程,学校将协同课程所在学院,组织校内外专家组对遴选出来的课程进行重点培育打造,课程组须按照专家组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做好课程建设和申报材料完善;第三轮遴选将根据教育部和辽宁省教育厅正式通知的具体要求和分配名额,按名额择优推荐。
联系人:岳庆荣 联系电话:82158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