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由心理与脑科学研究院主办,心理学院协办的“2025心理与脑科学国际研讨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成功举行。校长罗文波出席开幕式并致辞,科研处处长崔然吉主持开幕式。本次研讨会汇聚了来自中国、美国、荷兰、芬兰、意大利、日本等国家的多位顶尖学者,聚焦情绪与社会认知、记忆、脑成像技术、事件相关电位等前沿议题,通过云端平台与线下会场同步开展学术交流。心理与脑科学研究院全体师生参与研讨,线上观看人次持续攀升。


罗文波在开幕辞中指出,心理学与脑科学正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神经技术突破、人工智能融合与跨文化研究为学科创新注入了强劲动力。罗文波强调,面对新时代需求,心理学研究需在深化基础探索的同时,加速推动理论成果向社会实践转化,为构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贡献智慧。本次研讨会不仅是学术交流的平台,更是深化国际合作、培育青年人才的重要契机,将有力助推中国特色心理学研究的国际化发展。
本次研讨会共二十余位国内外知名学者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充分体现了心理学与脑科学研究的国际前沿动态,展示了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创新趋势。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Steven Luck教授以《事件相关电位技术的过去与未来》为题,系统回顾了ERP技术的发展历程,并展望了其在认知神经科学中的新应用方向。香港大学胡晓晴副教授围绕《睡眠中的记忆编辑:机制、应用与技术革新》,深入探讨了睡眠调控记忆的神经机制与临床转化潜力。亚利桑那州立大学Gi-Yeul Bae教授在《视觉工作记忆中感觉信息的灵活编码》报告中,通过脑电技术与计算建模方法,系统阐述了工作记忆系统中信息处理的动态重组机制。荷兰神经科学研究所Serge Dumoulin教授探讨致幻剂背景下心智改变的神经基础。意大利特伦托大学Irene Sperandio教授从行为到脑机制全面揭示了大小恒常性的认知原理。
本次研讨会汇聚了心理学与脑科学领域的国际顶尖学者,通过高水平的学术报告和深入交流,有效促进了不同研究方向的交叉融合,为青年学者提供了与国际同行对话的宝贵机会。会议展示的前沿研究成果和创新研究方法,不仅推动了我校与海外高校在心理学领域的学术合作,也为心理学科的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将成为推动我校心理学国际化建设的重要里程碑。研讨会的成功举办,彰显了我校在心理学与脑科学领域的学术影响力,为未来更深层次的国际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文字:张媛媛
编辑:陈丽红
审核:陈英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