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视频广播
精彩视频[更多]
近期热点

关于开展2025年人工智能赋能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申报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5-10-30 文章来源:教务处 浏览次数:[]

各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深入推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着力探索“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应用场景典型案例,不断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水平,学校现组织开展2025年人工智能赋能本科教改专项课题申报工作。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立项范围

申报项目应紧密结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聚焦人工智能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创新应用,重点围绕学生主动探究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推动教学模式、方法、评价等方面的系统改革,切实提升学生学习体验与综合素养。

二、选题方向

项目申报以教学一线教师和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体,鼓励基于校内外智能教学工具或平台,开展具有前瞻性和实践性的教学探索。选题方向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1.智能教学新模式构建与教学方法创新

探索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自适应学习系统等的新型教学模式,推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重构,促进个性化、交互式、探究式学习。

2.智能教学助手与数字人教师的开发与应用

支持开发或引入AI助教、虚拟数字教师等智能工具,辅助课程设计、教学实施与学习支持,实现全天候、个性化、伴学式学习服务。

3.学科知识图谱构建与智慧学习路径设计

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课程知识图谱,实现知识的结构化、可视化与关联化,支持学生自主规划学习路径,提升知识理解与迁移能力。

4.虚拟仿真实验与智能实验教学系统建设

结合AI与虚拟现实/增强现实(VR/AR)技术,开发智能化实验教学平台,支持虚拟实验、数据智能分析与实验过程优化,提升实验教学效果与资源利用效率。

5.基于AI的教学过程分析与学习评价改革

利用学习分析、行为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开展学情智能诊断与教学效果动态评估,推动形成过程性、发展性、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机制。

6.智能教材与新形态教学资源开发

融合大模型、知识图谱、多模态生成等技术,开发具有交互性、自适应性的数字教材与课程资源,推动教材形态与功能的智能化转型。

7.人工智能通识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模式探索

面向非计算机类专业学生,构建以AI素养为核心的通识课程体系,探索跨学科融合的教学内容与实施路径,提升学生人工智能应用能力与伦理意识。

、申报要求及条件

申报要求

项目应立足教学实际,突出问题导向与应用价值。申报题目可结合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问题对选题进行调整来确立,鼓励在已有研究基础上进行深化与拓展。项目主持人近三年内已立项同类教改项目或已获教学成果奖的,如无创新发展,不得重复申报。项目组成员不得以相同或相似内容重复参与申报。

申报条件

1.申报项目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已实施或计划引入人工智能技术,推动教学内容、方法与评价机制的系统创新。

2.项目预期研究成果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项目团队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与实施保障。

3.为扩大项目参与面,发挥团队作用,每个项目都应组成结构合理的项目组,项目组一般由5-7人组成(含主持人),团队成员无师德师风问题。

4.项目申报主持人必须是我校在编在岗教师或教学管理人员,具备较强的研究水平和组织能力,能作为项目实际主持者,并担负实质性的研究工作。项目组成员须直接参加项目的方案设计、论证、研究和实施。

5.原则上每人参与的项目不超过2项,其中作为项目主持人的项目不超过1项。

申报程序

1.项目主持人须填写《2025年辽宁师范大学人工智能赋能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申报书》,并向所在单位提出立项申请。

2.各单位应结合学校与本单位教学改革工作实际,对申报项目的现实问题、推广价值及实施可行性进行审核,严格把关项目质量与真实性。对内容重复、缺乏创新或预期成果不明确的项目不予推荐。

3.学校将组织专家评审,评选出拟立项项目。

4.项目建设周期为1年,学校将按照预期成果组织验收并遴选人工智能赋能本科教学示范项目或典型案例。

、材料提交

请以学院(部)为单位,于2025年11月6日16:00前将项目推荐汇总表(附件1)excel版、项目申报书(附件2)word版,以及盖章后的PDF扫描件统一打包,以“XX学院2025年人工智能赋能本科教改专项课题申报”命名(各项目申报书以“姓名+项目名称”命名),发送至邮箱:jxyjs@lnnu.edu.cn。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侯力箫 82159150

史慧 82159858

 

教务处

 

2025年10月30日

上一条:关于为辽宁师范大学“十五五” 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建言献策的倡议
下一条:关于开展2025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名师遴选推荐工作的通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