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中“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的核心精神,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围绕学校“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办学目标,秉持“以人为本、质量至上”办学理念,我校持续深化教师教育特色发展,积极探索卓越教育硕士培养新路径,创新实施“本硕一体化”卓越中学教师培养计划(简称“卓师计划”),逐步构建起以卓越教师培养为核心,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为驱动,“思政引领、课程夯基、平台支撑、实践驱动、教研升华”五位一体的综合培养体系,并取得新进展。
学校将师德养成与思政教育贯穿“卓师计划”始终,构建“课程浸润+实践涵养+文化熏陶”三维育人机制。强化课程思政建设,在特色课程模块中融入“教育家精神”与师德规范教育,推动思政元素与专业教学深度融合,让思政教育如春风化雨般滋润学生心灵。实施“双导师+思政导师”协同育人模式,校内导师与基础教育一线名师携手,引领学生坚定教育信念、涵育职业情怀。开展丰富多样的师德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名师讲座、教育扶贫志愿服务、班主任工作实训等,强化学生的使命担当与伦理自觉。目前,卓师班学生参与师德类专题学习与实践活动覆盖率达100%,涌现出一批扎根基层、甘于奉献的先进典型,思政育人与师德养成的融合成效显著。

学校联合行业专家与实践基地学校,共同制定并执行“本硕一体化”卓越中学教师培养方案。该方案采用“3+1+2”学制,即本科阶段学科专业学习3年、本硕过渡阶段学习1年、教育硕士研究生阶段学习2年。方案突出前置研究生课程至本科第七、八学期,实现本硕阶段有序衔接,助力学生提前完成从“学知识”到“创知识”的转变。依托小班化教学,增加互动深度与频次,便于授课教师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协作学习与学术共同体形成。增设聚焦卓越教师素养的特色课程模块,涵盖人工智能与教师角色重塑、教育科研方法创新、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工作艺术及师德养成等关键领域,形成“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哺理论”的良性循环,推动学生个体从“经师”向“人师”蜕变,实现“卓师计划”从“培养”到“赋能”的升级。

聚焦卓越教育教学能力培养,学校建设一批省内外优质实习基地。这些基地不仅常规性、全过程、实效性地接纳和培养卓师班学生,还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创新性教育体验、实践和交流的平台。学校与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育明高中等14所示范性高中合作共建“本硕一体化”卓越教师联合培养实践基地。累计选聘73名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及学科带头人担任校外实践导师,全面落实“双导师制”,为卓师班学生提供全方位、及时有效的实践指导。设置8学分的教育实践课程,融通见习、实习、研习与顶岗实习,建立健全贯穿培养全程的实践教学体系。截至目前,学校系统性邀请名校校长、教学名师、骨干教师等基础教育领域资深专家开展专题授课,已累计举办“卓师计划”专题讲座27场,确保实践教学前后衔接、阶梯递进,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项目创新实施“6+2”分段实践模式,即6次分段实践与2学期集中实习相结合,累计实践时长约1.5学年,折合约2000学时。学生在不同阶段围绕特定主题,在校外导师指导下系统开展教育教学与班级管理等实践任务,注重“第一堂课”实战能力培养,实现学生个体专业发展从“知”到“行”的关键跨越。以班级形式强化从师素养训练活动,通过技能竞赛、经典诵读等活动,融通专业技能培养与师德浸润,从认知、环境和行为交互角度推进高效课程学习目标实现。以赛代练,精心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研究生教学技能大赛等高水平赛事,将外部竞赛压力转化为内部成长动力,加速卓越教师核心素养的内化与形成。首届卓师班共有11人入围全国“田家炳杯”教育硕士教学技能大赛,截至目前其中5人获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育人成效良好。
学校构建“阶梯式”教研训练体系,组织学生参与多层次教研活动23次。以“主题研讨”夯实理论根基,以“模拟课题”进行实战演练,让学生熟悉科研流程、规避常见错误,为独立研究奠定基础。打造“双导师-多阶段”协同指导机制,通过多段式实践中双导师定期交流,保障教研过程深度与规范。搭建“成果转化与展示”平台,定期举办“卓师班教研工作坊”或“学术沙龙”,让学生汇报研究进展,接受同伴提问与挑战,并将优秀论文推荐至合作期刊。目前,首届“卓师班”学生共立项教育研究课题24项,发表1篇北大核心期刊论文、其他各类教研论文11篇,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显著提升。


为持续提升“卓师计划”育人成效,下一步,学校将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以下方面深化建设:一是强化名师引领,建强校内外双导师队伍,发挥其示范辐射作用;二是推进数字赋能,深度融合智能技术与教师教育,创新培养模式;三是促进学科交叉,打破专业壁垒,拓宽学生知识视野与综合素养;四是立足本土,融通中外,着力培育学生的国际胜任力与全球视野。通过系统改革与持续创新,扎实培养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引导学生成为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四个引路人”,为加快教育强国建设、筑牢高质量教育体系根基提供坚实师资保障。
文字:吕晨曦
编辑:吕剑波
审核:胡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