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辽宁省教育厅正式发布了2024年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评选结果。我校在此次评选中表现突出,共获评省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4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0篇。我校在博士学位论文评选中取得了重大突破,无论是论文数量还是获奖率均创下了学校参与该奖项以来的历史新高,这充分展示了我校博士生培养质量的显著提升;硕士学位论文继续保持强劲势头,获评数量居于省属高校前列,体现了我校研究生教育的持续高水平发展。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本次评选我校实现三项重大突破:中国语言文学专业首获省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填补了该学科的获奖空白;汉语国际教育、文物与博物馆两个专业硕士学位点首次摘得省级优秀论文称号,标志着我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获得业界高度认可。这些突破性成果,既是我校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成效的集中体现,也充分展示了学校在学术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双丰收。
2024年辽宁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辽宁师范大学获评名单
培养单位 |
学科专业 |
作者 |
指导教师 |
论文题目 |
心理学院 |
心理学 |
孙佳影 |
唐晓雨 |
跨通道注意扩散的时程机制 |
心理学院 |
心理学 |
于腾旭 |
胡金生 |
抑郁倾向者情绪灵活性缺陷及其认知神经机制 |
文学院 |
中国语言文学 |
王莹 |
王卫平 |
辛酉剧社研究 |
物理与电子技术学院 |
物理学 |
赫英雯 |
潘峰 |
同位旋依赖对关联及形变核的相互作用双转子模型 |
2024年辽宁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辽宁师范大学获评名单
培养单位 |
学科专业 |
作者 |
指导教师 |
论文题目 |
法政学院 |
法学 |
王琦 |
丁慧 |
目的解释方法的司法适用研究 |
脑与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中心 |
心理学 |
韩雪 |
陈丽红 |
顶叶和枕叶皮质在大小错觉加工中的作用 |
心理学院 |
心理学 |
罗婧誉 |
沈悦 |
外源优势反应类型对听觉内源意图性抑制的影响 |
国际教育学院 |
汉语国际教育 |
杜炳慧 |
周正红 |
亚洲国家汉语进修生自主学习能力研究 |
文学院 |
中国语言文学 |
高庆芳 |
高明峰 |
《文选》与《文心雕龙》书体文评录研究 |
历史文化学院 |
文物与博物馆 |
徐子峥 |
徐昭峰 |
辽东半岛新石器至青铜时代纺轮研究 |
数学学院 |
数学 |
富佳 |
李然 |
Hardy空间上的几类复对称Toeplitz算子 |
数学学院 |
数学 |
齐园园 |
韩友发 |
某些链环的HOMFLY多项式 |
化学化工学院 |
化学 |
龚胤 |
李健生 |
多金属氧酸盐修饰富氮类共价有机框架材料光催化合成过氧化氢性能研究 |
化学化工学院 |
化学 |
刘志阳 |
宫利东 |
发展PS类磷脂分子的ABEEM可极化力场 |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在“十四五”期间,我校共获评辽宁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9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47篇,超额完成了既定的省级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数量目标。
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标志性成果。学校研究生教育工作始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近年来,我们不断探索并科学树立高层次人才培养新标准,构建学位论文四位一体质量保障体系,注重全过程管理。通过鼓励研究生参加学术交流、强化导师队伍建设、改革优秀论文推选机制等措施,助力产出高水平学术成果。在辽宁省优秀学位论文评选中,我们连续多年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获奖数量、研究生类别、专业覆盖范围等多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硕果累累。
展望未来,学校将继续推行优秀论文培育资助计划及奖励等系列措施,不断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及学位授予质量。各培养单位应以省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评选为契机,切实提升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强化人才培养质量导向,开启奋进创新的新篇章。
文字:李寒来
编辑:冯敬一
审核:宫利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