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辽宁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下发了《关于公布2023年辽宁省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评选结果的通知》(辽学位〔2024〕4号)。我校共有14篇学位论文获评,其中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3篇,创下继去年之后的又一历史新高。在所有省属高校中,我校的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获评数量位居第二。
2023年,我校限额推荐2篇博士学位论文、13篇硕士学位论文参与评选,最终1篇博士学位论文和12篇硕士学位论文获奖,其中法学、戏剧与影视学专业首次获评省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此外,中国史专业王凯凯同学的论文《西周时期岐周政治地位演变研究》在学位论文抽检中被直接认定为辽宁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这也是我校首次在学位论文抽检中被认定的优秀学位论文。
2023年辽宁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辽宁师范大学入选名单
培养单位
| 学科专业
| 作者
| 导师
| 论文题目
|
地理科学学院
| 地理学
| 袁莹莹
| 韩增林
| 中国城市创新合作网络特征、收敛机制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
|
2023年辽宁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辽宁师范大学入选名单
培养单位
| 学科专业
| 作者
| 导师
| 论文题目
| 备注
|
法学院
| 法学
| 裴桐
| 马斌
| 唯一正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司法论证功能研究
|
|
教育学部
| 教育学
| 宫克
| 闫守轩
| 高校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胜任力体系建构与提升策略研究
|
|
心理学院
| 心理学
| 崔鑫忠
| 唐晓雨
| 动态变化检测范式中的Pip-and-Pops效应及视听整合容量对其的影响
|
|
脑与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中心
| 心理学
| 左明月
| 刘欢欢
| 基于奖励预测误差的强化学习影响语言控制的认知神经机制
|
|
脑与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中心
| 心理学
| 许清玉
| 武丽丽
| 急性应激对反应性攻击的影响
|
|
脑与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中心
| 心理学
| 刘双
| 刘欢欢
| 语素形态影响语言转换的认知机制—来自双语产生和理解的ERP证据
|
|
文学院
| 中国语言文学
| 关月
| 朱添
| 陈邦怀《金文拾补考释》研究
|
|
历史文化学院
| 中国史
| 王凯凯
| 徐昭峰
| 西周时期岐周政治地位演变研究
| 抽检优秀
|
物理与电子技术学院
| 物理学
| 王天聪
| 关鑫
| 对相互作用对锕系核裂变碎片质量分布的影响
|
|
物理与电子技术学院
| 物理学
| 姜赛赛
| 李春花
| 在北京谱仪III实验上通过Z±cs→K±ψ(2S)衰变过程寻找Zcs态
|
|
化学化工学院
| 化学
| 赵佳宁
| 吕成伟
| 基于“ESIPT+AIE”机制的多功能席夫碱荧光探针的合成与金属离子检测研究
|
|
地理科学学院
| 地理学
| 翟羿杰
| 刘亮
| 基于10Be暴露年代的美洲晚第四纪冰川演化序列研究
|
|
影视艺术学院
| 戏剧与影视学
| 吴安诺
| 庄君
| 民国时期女性职业电影人研究(1921-1949)
|
|
近年来,学校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落实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部署,推动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学校积极探索科学树立高层次人才培养新标准,构建学位论文四位一体质量保障体系,强化过程管理,健全内部质量保证和外部质量监督体系。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深化资源统筹,提高优秀学位论文的配套奖励标准,强化榜样引领作用。持续优化开拓研究生科研训练新途径、改革优秀学位论文推选新机制,促进在校研究生产出高水平学术成果,取得显著成效。
各培养单位要以优博优硕先进为榜样,切实提升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强化学位论文质量导向,把握关键求实效,聚焦质量谋发展,为把我校加快建设成为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奋勇争先。
文字:李寒来
编辑:冯敬一
审核:宫利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