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视频广播
精彩视频[更多]
近期热点

我校5个虚拟教研室分获省首批示范性虚拟教研室和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

发布时间:2023-09-15 文章来源:新闻网 浏览次数:[]

近日,辽宁省教育厅公布了首批辽宁省普通高校示范性虚拟教研室和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名单,我校推荐申报的2个示范性虚拟教研室和3个虚拟教研室建设点全部获批。

虚拟教研室建设是信息化时代新型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重要探索,是全面提高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引导教师回归教学、热爱教学、研究教学,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2022年以来,学校分两批建设了20个校级虚拟教研室,各教研室负责人积极联合省内外高校开展教研活动,探索虚拟教研室建设路径、运行模式,取得了积极进展;2023年完成校级虚拟教研平台搭建,全部虚拟教研室上线运行,此次5个虚拟教研室获批正是提前部署、提早培育的结果。

学校将围绕创新教研形态、加强教学研究、共建优质资源、开展教师培训等建设任务,建强新型基层教学组织建设,锻造高水平教学团队,培育优秀教学研究与实践成果,打造教师教学发展共同体和质量文化,全面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为深化本科教学改革、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发展心理学虚拟教研室是由我校心理学院、教育学部与24所高校共同组建的跨学院、跨校虚拟教研室,其中包括6所国家“双一流”大学、5所少数民族特色大学和9所中西部地区大学。教研室汇集了老中青三代优秀心理学专家37人,主要成员均为各高校心理学教学工作负责人、发展心理学等相关课程任课教师,且具有丰富的教学科研经验。教研室将依托心理学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以国家级精品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为基础,锚定理念先进、覆盖全面、功能完备目标,在全国高校心理学院系发展心理学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方面发挥了良好的示范辐射作用。

“面向‘新师范’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语文学科教学核心课程群”虚拟教研室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和先进语文教育思想组建的新型基层教学组织,由我校文学院语文课程与教学实体教研室为依托,融合了本学科领域来自全国15所高校及7所基础教育学校的优秀教师共同组建。该虚拟教研室面向“新师范”教育,关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着眼于母语教育现代化的目标与本质,全面而系统地探究我国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在的规律性、发展的科学性和实施的可行性,旨在借助已获评的“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国家一流本科线下课程,带动和辐射汉语言文学专业语文学科教学核心课程群的精进与提升。

教育学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虚拟教研室是以教育学部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群教师团队为实体基础,联合辽宁、天津、河南、新疆、江西、四川等12个省、直辖市的15所区域性师范大学教师教育专家共同组建。教研室将围绕教育学、小学教育等多个本科专业,以“需求牵引、知行耦动、数字赋能、学做融创”为宗旨,从学习方式、教学方式、教学资源、教学实践平台四个维度聚焦目标定位,开展跨领域人才培养研究,旨在建设在全国具有示范性、影响力、开放性的教育学专业人才培养高水平教师教育教研室,构建教研室协同育人新机制,建设高质量的教研资源生态体系。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虚拟教研室是以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成员为实体基础,依托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博士点,联合鞍山师范学院、六盘水师范学院、包头师范学院和北京超星尔雅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组建。教研室将以“智能+”时代的教育新理念为引领,围绕“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建设,以高水平教学团队和教学成果为支撑,建设“线上+线下”相结合、专业协同、资源共享的区域性智慧虚拟教研室平台,全面提升团队教师的教学能力,形成教学教研新生态。

物理学(师范)专业虚拟教研室是以物理学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为基础、以一级学科博士点为支撑、以教师教育为特色,联合东北地区20余家单位的70余名大、中学教师共同组建。旨在充分发挥我校物理学学科专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在全国教学名师和物理教育同行的大力支持下,运用信息化手段打破时空限制,推动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深度合作,构建新型教研形态,共建共享数字化资源,促进物理学师范生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开展区域中学物理教师协同提质工作,建成有示范性和影响力的东北“三省一区”区域性物理学(师范)专业虚拟教研室。


上一条:我校在大连地区高校教工网球联盟团体赛中再夺亚军
下一条:我校召开数字资源服务助力学科高质量发展研讨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