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视频广播
精彩视频[更多]
近期热点

我校成功举办“基于七鳃鳗凝集素和蛋白糖基化相关基因组合的肝癌精准诊断技术”科技成果评价会

发布时间:2023-12-04 文章来源:新闻网 浏览次数:[]

12月2日,由我校举办的“基于七鳃鳗凝集素和蛋白糖基化相关基因组合的肝癌精准诊断技术”科技成果评价会在大连举行。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中国医科大学曹流教授、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委会常委辽宁省肿瘤医院张勇主任、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大连理工大学张嘉宁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马小军研究员、大连医科大学药学院副院长刘丕旭教授、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宋宇主任、大连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蒲春文主任、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内科宋晓萍主任出席会议。我校生命科学学院李庆伟教授、学校相关部处负责人、生命科学学院、七鳃鳗研究中心的师生代表,产品合作单位代表参加会议。会议由李庆伟教授主持。

在评价会上,我校科研处副处长邓志超向与会专家介绍了我校和七鳃鳗中心研发团队的科研情况。七鳃鳗中心研发团队针对项目内容先后作了该科技成果的工作报告、技术报告等相关材料介绍。与会专家听取了相关报告并对有关技术资料进行了详细审查和认真讨论。在闭门集体评议之后,形成评价意见如下:项目组研发的“基于七鳃鳗凝集素和蛋白糖基化相关基因组合的肝癌精准诊断技术”,具有简单、快捷、成本低的特点。主要创新点如下:首次以中国北方18-105岁6768例健康人群为对象,代表了中国北方地区健康人群血清Neu5Gc含量,为临床诊断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相对于AFP临床检验27.7%的敏感性,Neu5Gc在634例肝癌患者中检测敏感性达74.0%,特异性为99.9%,准确率达到80%以上,Neu5Gc与AFP联合使用后显著提高肝癌筛查的诊断效能;建立了肝细胞癌、肝硬化、慢性乙型肝炎等6种蛋白糖基化修饰相关基因组合的检测方法,为临床肝癌精准鉴别诊断提供新的技术手段;建立了一套新的肝细胞癌、肝内胆管癌组织病理凝集素组化糖标记分子方法,改变了临床病理没有肝内胆管癌标记物的现状。该成果在6项国家及省市级项目支持下完成,培养博士研究生6人、硕士研究生18人,发表相关学术论文21篇,申请发明专利7件,已授权5件,其中国际专利1件。

专家组一致认为该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上一条:辽宁师范大学成功举办第五届研究生讲课大赛
下一条:省高师培训中心在线举办辽宁省高校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培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