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21日,中国地理学会2013年(东北地区)学术年会在大连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各主要地理单位的理事、专家学者、研究生以及东北地区基础地理教育工作者近500人参加了本次年会。本次会议由中国地理学会主办,中国地理学会东北地区代表处、辽宁省地理学会、辽宁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和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承办,吉林省地理学会、黑龙江省地理学会、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协办。

会议开幕式由辽宁省地理学会理事长、辽宁师范大学副校长李雪铭教授主持。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国务院参事刘燕华研究员,辽宁省地理学会名誉理事长、辽宁师范大学校长韩增林教授,中国地理学会东北地区代表处主任、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张柏研究员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刘兴土研究员,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刘毅研究员、傅伯杰院士、保继刚教授、崔鹏研究员、宫辉力教授、宋长青研究员、王涛研究员、俞立中教授,西安石油大学原党委书记惠泱河教授、太原师范学院党委书记王尚义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王建教授、哈尔滨师范大学副校长臧淑英教授、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副所长黄铁青研究员、王宗明研究员、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樊杰研究员、刘卫东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宁越敏教授、杜德斌教授、北京大学柴彦威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周尚意教授、东北师范大学王士君教授、修春亮教授、辽宁师范大学张耀光教授、李永化教授、孙才志教授、哈尔滨师范大学万鲁河教授等专家学者和中国地理学会秘书长张国友研究员、副秘书长冷疏影研究员、刘敏教授、杨胜天教授、冯德显研究员、姚鲁烽研究员等出席了会议。

本次会议主题为“区域可持续发展与陆海统筹”。会议主要宗旨是以区域可持续发展和陆海统筹为切入点,将地理学研究加快融入东北经济升级版的区域实践;深入探讨在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背景下,通过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带动海洋战略实施,加快沿海与内陆腹地互动发展;新型城镇化与人居环境演变;海洋资源利用与海陆产业一体化等诸方面问题,为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和陆海一体化发展献计献策。

在大会学术报告中,刘兴土院士、宋长青研究员、崔鹏研究员、宫辉力教授、保继刚教授、樊杰研究员、臧淑英教授、宁越敏教授、王士君教授、修春亮教授、张耀光教授、万鲁河教授、王宗明研究员、孙才志教授分别做了精彩发言。他们分别就东北湿地的生态过程、功能及可持续利用,陆表环境研究的思考、特大山洪泥石流形成机理与风险分析、北京市水安全分析、中国滨海旅游发展阶段及模式、辽宁海岸带功能区划研究、松嫩平原湖沼湿地生态环境演变过程、中国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与发展战略思考、中国东北地区城市群组空间重构研究、流空间视角的城市和区域结构、第三次工业革命与海洋产业、智慧地理环境研究与应用、三江平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遥感评估、经略海洋——建设海洋强国等专题介绍了自己当前的研究工作,这些报告全面反映了当前我国地理学领域的前沿问题和研究热点。

除大会学术报告外,本次会议的学术交流还按照“陆海统筹与老工业基地振兴、人居环境与新型城镇化发展、资源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土壤湿地与地理信息系统、地理学综合问题研究”五个专题和地理期刊编辑论坛进行了一天的报告与讨论,这些问题均为东北地区乃至全国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理论热点。与会学者们在浓郁的学术氛围中畅所欲言,自然、人文经济、地理信息系统等不同研究领域的地理学人通过研讨、交流和争论,充分展示了各自研究领域的新成果、新方法、新观点。通过充分的学术交流,老朋友们分享了新成果,互不相识的成了新朋友,青年学生受到了高水平学术熏陶,新思想进一步交叉、融合,促进了学术交流,展示了中国地理学家的良好风貌。会议内容丰富,各论坛衔接紧凑,大家分享到了一次高水平的学术盛宴。本次年会还进行了青年优秀论文奖评选和表彰,来自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党云晓与来自东北师范大学、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辽宁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延边大学的其他11名研究生分获本次年会青年优秀论文一、二、三等奖。


在学术年会期间,中国地理学会在大连召开了十届四次理事会议和十届十一次常务理事会议。与会的70多名理事就中国地理学学科发展问题、中国地理学会如何承接政府职能问题和中国地理学会工作要点及存在问题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常务理事会议就学会组织建设问题进行了研究,确定了一些分支机构的换届方案,审议了分支机构管理办法和成立新的分支机构问题;审议、批准了第十二届全国青年地理科技奖授奖名单和第七届全国优秀中学地理教育工作者授奖名单,评选产生第四届中国地理科学成就奖结果;研究了2014年学会工作要点。

会议期间,部分与会者考察了素有“近代史露天博物馆”之称的旅顺口、大连金石滩国家地质公园、高纬度喀斯特地貌——本溪水洞和盘锦红海滩湿地等人文、自然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