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及“十五五”规划建议精神,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服务教育强国建设。11月21日至23日,我校成功举办明德校友论坛暨第二届高等教育创新发展论坛。校党委书记刘宏,党委副书记徐昭峰,纪委书记于长河,副校长曹锡顶、刘魁勇、宫利东,我校原校长、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副主任、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主持院务)朱诚如教授出席相关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科教领域的杰出校友于建设、张哲俊、杨军、但菲、冯巍、金大智、谢宏彬及学校相关单位负责人参加论坛。

本次论坛以“凝智聚力、建言献策,聚焦新发展、助力新突破”为主题,旨在凝聚校友资源与力量,推动学校“双一流”建设与“一体两翼”发展理念落地见效。论坛期间,与会校友围绕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引育、育人模式创新等关键领域展开深度研讨,为学校高质量发展积极献智出力。

11月22日上午,论坛欢迎会暨专题汇报会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多功能厅举行,由徐昭峰主持。他代表学校向返校校友致以诚挚欢迎,指出与会校友涵盖学界泰斗、行业领军人才及教育先锋,其真知灼见将成为学校事业突破升级的重要支撑,期盼校友们为母校发展贡献务实之策。

刘宏在欢迎辞中向全体校友传递母校的牵挂与自豪,向心系母校的朱诚如老校长致以敬意与感谢。她介绍,辽师大始终坚守教师教育初心,紧扣国家战略需求发展事业,已入选教育部首批全球教师发展学院等重点建设序列,在学科布局、人才队伍建设、国际合作等方面成效显著。立足“十五五”规划编制关键节点,刘宏强调学校将坚定践行“以教师教育为主体、以国际化和数智化为两翼”的发展理念,向上对接国家战略与地方需求,向下扎根基础教育,向内深化内涵建设与跨学科融合,向外拓展国际合作,聚焦“双一流”建设争先进位,致力培育“强国强师”“大国优师”,努力建设东北亚教师教育引领者。她表示,校友是母校最坚实的底气与核心智囊,期盼校友们跳出辽师看辽师,多献务实之策与破壁之举,学校将以论坛为纽带深化产学研用合作,携手为教育强国建设、辽宁全面振兴注入辽师动能。

朱诚如老校长在发言中,深情回顾了在师大工作、生活27年的难忘历程,对学校近年来在刘宏书记、罗文波校长带领下取得的发展成就倍感欣慰。他指出,感恩母校、反哺母校是辽师人的共同担当,呼吁校友们常回“家”,以专业所长为母校学科建设等工作出谋划策。

欢迎会现场举行了客座教授聘任仪式,刘宏为受聘校友颁发聘书及定制“印迹”纪念卷轴并合影。

专题汇报会由曹锡顶主持。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科研处、人事处、研究生院相关负责人,围绕“十五五”规划编制和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等领域向校友作专题汇报。


22日下午,校友们分赴各自毕业学院,以专题报告会、座谈会形式与师生深入交流。活动中,校友们结合自身成长经历与行业实践,鼓励青年教师勤奋治学、刻苦攻关、专心育人,以扎实学识与责任担当培育人才;同时激励师弟师妹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报国,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建设与时代浪潮之中。
11月23日,论坛研讨由徐昭峰主持,聚焦“找问题、给方案、促落地”,鼓励校友结合实战经验提出可操作建议。与会校友立足自身学科专长与行业实践经验,紧扣学校发展需求各抒己见,现场氛围热烈。



于建设校友结合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与红山文化等考古发现,强调历史研究的文化传承价值,建议以理论创新、中西对比、学用结合深化学科发展;张哲俊校友分享学术成长经历,突出个人与团队协同的重要性,建议强化社科基金申报指导、优化人才引育,助力人文社科高质量发展;但菲校友结合跨领域经验,呼吁推动学科融合、学术出版与美育合作,营造科研创新氛围;冯巍校友立足出版实践,建议依托校内出版社打造特色学科图书品牌,助力学术成果转化;金大智校友结合专业与管理经验,提出以AI赋能师资培养与学科交叉,强化国际化精准合作的建议;朱诚如老校长则主张本土培养与人才引进并重,以重大项目带动教师成长,发挥出版社与学报的学术支撑作用。
刘宏在总结讲话中再次向朱诚如老校长及全体校友致谢,指出校友建议精准契合学校“十五五”发展需求,为学校核心工作提供重要遵循。她提出“凝聚共识、改革创新、提质增效、追求卓越、争先进位”的发展理念,明确学校将对标国内师范院校标杆,对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部署及国家战略、辽宁振兴需求,系统吸纳落实校友建议。她希望校友们持续助力母校发展,欢迎大家常回“家”看看。
此次论坛深化了校友情谊,构建起校友与母校协同发展的坚实桥梁。辽宁师范大学将以论坛成果为契机,持续推进核心能力建设,带着校友们的期盼与智慧在高等教育创新发展道路上行稳致远,为教育强国建设与辽宁全面振兴贡献更大力量。



论坛举办期间,校友们还参观了美术馆、校史馆,观看了音乐学院“艺术实践汇报演出——民乐专场”。

文字:刘继华、宁珊
编辑:陈仕刚
审核:马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