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与中国教育国际交流研修学院联合主办、辽宁师范大学承办的“2025年第14期院校国际发展能力提升项目(InterPro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Education)国际化课程建设专场”专题培训开班式在我校举行。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秘书长傅博、辽宁省教育厅副厅长孔峰、校长罗文波出席开班式并致辞,副校长李玉君主持开班式。共有来自全国近50所高校的70余名代表参加了本期专题项目培训。
本期项目的核心主旨是深入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精神,持续提升高校外事能力,建设以我为主的高水平国际化课程,以高质量国际交流合作深度服务院校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科研合作能力提升,助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要教育中心。
傅博在开班式中致辞,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要坚持统筹“引进来”和“走出去”,不断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竞争力和话语权。交流协会积极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精神及要求,推出InterPro国际化课程建设专场,致力于积极探索和分享国际化课程建设方案,提升院校课程质量与人才培养能力,切实增强院校国际竞争力。

孔峰在致辞中表示,辽宁地处东北亚经济圈核心地带,区位优势得天独厚,高等教育资源极为丰富,教育事业成果斐然,教育现代化走在全国前列。辽宁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在科研合作、人文交流、职业教育等领域开展深层次国际交流合作,精心打造辽宁特色教育国际交流品牌,助力辽宁打造东北亚开放合作枢纽地,为我国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教育中心贡献辽宁力量。

罗文波在致辞中介绍了我校在拓展国际合作、强化人才培养和提高学术影响力等方面的经验和成果。他表示,学校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指示,深入推动教育对外开放。学校高度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持续推进实施教育国际战略,聚焦世界优质教育资源,优化合作办学布局,实施中外双导师联合培养等项目,拓宽高层次人才培养路径,打造特色品牌。未来,希望在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辽宁省教育厅等单位的支持下,积极践行开放办学的理念,不断探索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的“辽师方案”。充分发挥好学校教师教育方面的优势和特色,更好服务国家大外交战略,助力教育强国建设。

本期专题培训时间是8月11-15日,为期5天,聚焦国际化课程建设重点任务,通过权威解读教育对外开放政策,深入剖析全英文课程建设、在地国际化课程建设、课程融合建设、学分互认等推进国际化课程建设的多种方式和评价机制,邀请全国知名院校专家通过解读国际化课程建设发展趋势和本土实践,深入剖析中国高校推动课程国际化方面的有效途径和经验,帮助院校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构建大外事工作格局,协同推动国际交流合作,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院校国际发展能力提升项目(InterPro-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Education)是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和中国教育国际交流研修学院联手打造的服务院校行政管理队伍国际化能力提升的旗舰品牌,聚焦对外拓展力、国际承载力和全球传播力维度,通过政策解读、主旨报告、案例解析、分组研讨、实地研修和跨界交流等形式,服务院校精准把握教育对外开放政策和国际环境变化,交流借鉴国内外办学实践优秀案例和经验做法,打造一支具有世界格局、国际视野、业务精湛的管理队伍,构建高效、智能、协同的现代化外事工作体系,以国际交流合作深度助推院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等核心职能和办学能力提升。
文字:蒋开萍
编辑:邹宇翔
审核:张凤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