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视频广播
精彩视频[更多]
近期热点

我校成功举办“心理学科高质量发展青年学者国际论坛”

发布时间:2025-06-30 文章来源:心理学院 浏览次数:[]

6月27日,由心理学院主办,心理与脑科学研究院协办的“心理学科高质量发展青年学者国际论坛”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成功举行。校长罗文波出席论坛并致辞。来自中国、美国、日本、德国、加拿大、新加坡、西班牙等7个国家的30位优秀学者,围绕心理学研究方法、社会心理与行为、情绪与认知、多感觉交互与脑认知等前沿议题展开深度研讨。心理学院全体教师参加论坛,论坛由心理学院院长胡金生主持。论坛线上平台观看近5000人次。

罗文波指出,当前心理学正站在历史发展的关键节点,神经科学革命性突破、人工智能与认知科学深度融合及跨文化研究蓬勃发展,为学科创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面对新时代发展要求,心理学在夯实基础研究的同时,更要加速推动理论成果向社会服务实践方案的转化。罗文波表示,本次论坛不仅是成果分享与思想碰撞的宝贵平台,更是深化国际合作、推动青年学者成长的重要契机,将有力促进中国特色心理学发展,为国家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贡献智慧力量。

论坛设置了四个专题分会场。在心理学研究方法分会场,美国迈阿密大学王爱民教授就“制作高质量心理测量工具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深入阐述;美国新泽西理工学院Bharat B.Biswal教授作为静息态fMRI领域的开创者就“静息态fMRI:噪声中的奥秘”进行了精彩报告;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宋海荣副教授分享了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的生态瞬时评估数据聚类新技术;美国迈阿密大学客座教授金苏介绍了行为轮廓分析在个性化学习干预中的应用。

在社会心理与行为分会场,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蔡华俭教授探讨了传统价值观在现代社会中的适应性机制;日本神户学院大学毛新华教授重点介绍了本土化心理学概念在跨文化培训中的创新应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林楚君助理教授分享了自然情境下人际知觉的最新研究发现;日本大阪商业大学林萍萍助理教授从东亚文化比较视角探索了中国高普遍信任现象。

在情绪与认知分会场,中国澳门大学伍海燕教授通过颅内脑电、功能磁共振等前沿技术,系统阐述了情绪、决策与记忆在人脑中的交互机制;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徐红副教授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时代下人们对人造面孔的视觉感知与判断机制。

在多感觉交互与脑认知分会场,日本冈山大学吴景龙教授系统展示了多感觉认知脑机制研究的创新成果及国际合作培养模式;中国华南师范大学董晨杰特聘副研究员阐释了视听言语感知的认知神经机制。

论坛特设青年博士论坛环节,集中展现了青年学者风采。来自海内外高校的18名青年博士学者,包括在读博士研究生、博士和博士后,围绕正念训练、动态表情加工、跨模态整合、自传体记忆、注意控制、儿童认知发展、语言认知、空间定向、视听整合等前沿课题进行了精彩的学术报告。这些研究运用了脑电、近红外、眼动追踪、经颅磁刺激等多种先进技术,体现了心理学研究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和青年学者的创新活力。

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有效促进了不同文化背景下心理学研究方法的交流与融合,为青年学者搭建了展示研究成果、开拓国际视野的重要平台。论坛展示的前沿研究成果和多元化研究视角,不仅促进了我校与海内外高校心理学领域的学术交流,也为心理学科的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启发,将成为推动我校心理学科国际化发展的新起点。

文字:朱星辰

编辑:田野

审核:蒋重清、胡金生


上一条:校党委书记刘宏到物理与电子技术学院调研
下一条:校长罗文波到部分二级学院调研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