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至24日,中国电影共同体美学研究院成立仪式暨“中国电影共同体美学的精神图谱与未来想象”学术研讨会在我校成功举办。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胡智锋,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名誉会长章柏青、常务副会长张卫、副会长赵卫防、李建强、秘书长胡建礼,以及来自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电影学院、四川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上海理工大学、西北民族大学等高校的二十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校长罗文波出席会议。会议开幕式由副校长石竹青主持。

罗文波代表学校致开幕辞。罗文波表示,中国电影共同体美学研究院的成立,恰与中国电影走过两个甲子的时代相逢,这将注定成为辽宁师范大学在影视艺术领域探索前行的高光时刻,更是高校与行业组织协同创新、共塑电影美学未来的崭新起点。研究院将以“共同体美学”研究为核心,在精神图谱的梳理中寻找历史根脉,在未来想象的建构中开辟美学新径。

饶曙光在致辞中充分肯定了我校对中国电影共同体美学研究院的支持,希望在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与辽宁师范大学共同合作下,研究院能够出成果、出人才,成为中国电影产业的重要智库,为电影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智力支持。
胡智锋在致辞中指出,中国电影共同体美学研究院的创建承载着多维度的时代使命:在文化层面,以理论创新回应中国式现代化对文化主体性的深层需求;在学术维度,着力构建植根中国影视实践的自主理论体系;在产业领域,通过搭建理论评论与创作生产的互动平台,推动行业话语体系更新与产业结构优化,最终形成学术研究与产业发展的良性生态。

揭牌仪式上,罗文波与饶曙光共同为中国电影共同体美学研究院揭牌,并颁发研究院名誉院长、院长聘书。相关工作人员及出席会议的23名特邀专家分别受聘担任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产业评论专委会会长、中国电影共同体美学研究院执行院长和特聘研究员。此外,研究院还聘请了北京师范大学周星教授、北京大学陈旭光教授、李道新教授、北京电影学院王海洲教授等多位知名学者担任特聘研究员。


中国电影共同体美学研究院院长石竹青在发言中表示,研究院未来将聚焦三大方向:一是深化共同体美学理论研究,推动中国特色电影理论体系和学术平台构建;二是推进人工智能等数字信息技术与电影创作融合,探索新技术语境下的影像话语创新;三是深入挖掘地方影视文化资源,促进电影艺术与区域文创产业协同发展。
揭牌仪式后,与会专家围绕“中国电影共同体美学的精神图谱与未来想象”展开学术研讨。这场深度对话最终凝聚了三项共识,一是深耕共同体美学研究探索,深化中国特色电影理论体系构建,打造开放共享的学术资源宝库;二是推动数字技术与电影艺术深度融合,将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引入电影创作与研究领域,探索新技术赋能下的产业升级与学术升维;三是深入挖掘整理本地影视文化资源,促进电影创作与区域文化创意产业携手并进,书写独具魅力的影视文化篇章。

中国电影共同体美学研究院由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国家一级学会)与我校合作共建,系国内首个聚焦“电影共同体美学”研究的科研平台。未来,研究院将围绕队伍建设、理论研究、产教融合、国际传播四大方向发力,打造具有高知名度与影响力的研究团队,探索构建中国特色电影美学理论范式,搭建校企协同创新平台,以电影为载体促进文化传播与文明互鉴。这一平台的建立,将致力于为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引擎,亦为电影美学研究注入新动能。

文字:赵丹丹
编辑:徐之波、毕嘉豪
审核:陈臣、李伯冉、李金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