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视频广播
精彩视频[更多]
近期热点

我校举办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形成性评价交流分享会

发布时间:2024-12-02 文章来源:教务处 浏览次数:[]

11月29日下午,学校举办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形成性评价交流分享会,副校长石竹青主持会议。会议在黄河路校区设置主会场,在西山湖校区设立分会场,各二级学院的教学院长、教学秘书、教师代表、相关职能部门的负责同志参加会议。会议特别邀请了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对口支援高校白城师范学院的师生代表,共享教育教学改革的新理念与新路径。

来自生命科学学院的那杰、文学院的薛猛、影视艺术学院的夏晓晨、国际商学院的刘薛四位老师分享了过程性评价的创新做法。那杰老师围绕评价目标的调整、评价策略的布局、评价效果的感知、评价反思的力量四个方面,对《细胞生物学》课程过程性评价改革与实践进行了分享介绍,强调改善师生互动关系,将过程性评价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薛猛老师以《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过程性评价探析为主题,从学生学习态度、参与程度、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等方面阐述了聚焦学情发展变化的评价方法,精准匹配人才培养目标,并将评价结果用于教学改进。夏晓晨老师结合《新闻节目播音主持》课程,围绕多元的评价方式、明确的评价标准、持续的反馈机制三个维度构建“全过程”课程评价体系,明确课程主体的行动方向,以提升教学质量与学习效果。刘薛老师以《商务统计学基础》课程为例,分享国际商学院国际化教学环境与过程性考核评价的融合,以及过程性评价核心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的探索,强调教学评价要聚焦应用型人才的创新意识与核心能力。

来自教育学部刘丹、管理学院张笑楠、心理学院李佰科、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石慧四位老师分别就试题命题如何提升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交流分享。刘丹老师围绕命题目标、命题比例、命题内容、命题方式四个维度对命题重点环节进行梳理,强调要注重考核学生解决专项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引导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张笑楠老师分享《现代管理学基础》课程的命题技巧,她谈到在题型和题目设计上要多用巧思,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考核,更应注重考核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与解决问题的技能。李佰科老师分享了在《中小学学习心理》课程的教学与考试中,如何运用雨课堂等智慧教学平台强化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如何利用AI技术赋能考试命题创新的心得体会。石慧老师介绍了利用教考分离平台,在《计算机网络》课程命题中坚持“厚基础、重实践、重创新”,将现实生活中的“真问题”、学科竞赛中的“真挑战”搬到试卷上,考查学生解决“真问题”、直面“真挑战”的能力。

石竹青副校长在总结发言中指出,形成性评价改革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难点痛点,希望以本次交流分享会为契机,贯彻落实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构建聚焦应用能力培养的教学评价体系,全面推进教、学、评一体化改革。本次交流分享会作为高效落实“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的重要举措,旨在构建线上线下、开放协同的联动机制,探索出一条共同坚守师范主业、整体提升办学水平、精准服务基础教育的共建、共享、共赢发展路径。

文字:高明峰

编辑:高明峰

审核:王强



上一条:我校举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位授权点评估会
下一条:我校开展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代表人士专题培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