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辽宁师范大学顺利举行国家艺术基金 2024年度艺术人才培训资助项目“新时代中国影像创作理论与评论人才培训”开班仪式。辽宁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丛茂国、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金永才、辽宁师范大学副校长石竹青、大连市文化和旅游局艺术处处长张宝勤、东北财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韩传喜、大连理工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武文颖、大连新闻传媒集团播音指导、《大连新闻》主播张伟英。学校相关部门负责同志,项目授课专家组成员及项目学员出席开班仪式。

丛茂国副书记代表辽宁师范大学致欢迎辞,他指出,中国的影像事业印刻在拔节生长的历史背景中、根植在正本清源的理论体系中、成就在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中,而中国电影从大国向强国迈进的道路上,还需要电影理论与批评的有力支撑。中国电影发展面临的问题,需要广大理论工作者思考和导引,明辨问题并提出解决的路径。这也正是国家艺术基金“新时代中国影像创作理论与评论人才培训”项目的初心与使命。
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金永才对国家艺术基金“新时代中国影像创作理论与评论人才培训”项目开班表示衷心祝贺。他指出,关注和探讨如何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批判思维的影像评论人才,正与从文化产业战略格局的高度,推进辽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的内涵息息相关,项目的深入开展有助于促进影像创作理论与评论人才的优化、储备与培养。
项目负责人石竹青教授向与会领导、授课专家学者及监督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她从“人才培养,教育何为”的角度出发,探讨回应新时代教育强国命题,鼓励学员既要具备发掘本民族精神文化要素的理论储备,又要具有融通中外推动文明互鉴的评论能力,用所学所思所感助推影像文化实践,创作更优秀的文艺评论作品,更好传播中国声音。
辽宁大学教授马琳作为授课专家代表发言,学员代表薛景文作表态发言。
随后,丛茂国、金永才分别为莅临开班仪式现场的北京师范大学胡智锋、周星、张燕教授,中国传媒大学丁亚平教授、北京电影学院王海洲教授、南京大学周安华教授、国家一级摄像师李汝建、辽宁大学马琳教授、辽宁师范大学张学昕教授颁发授课教师聘书。


项目研讨环节,学员围绕“影像创作理论与评论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价值”进行讨论,专家结合自身研究视角对议题进行阐发,现场学术氛围热烈浓厚。
研讨环节之后,胡智锋教授为学员们讲授开班第一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新时代中国文艺评论发展之观察与思考>》。胡智锋教授从习近平文化思想对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引、中国文艺评论存在的问题、温暖现实主义为方法的评论工作、对近年文艺现象的思考等四部分展开讲授,深入浅出,同学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开班仪式结束后,王海洲、张燕、马琳教授分别向学员讲授:《中国电影民族化研究的新命题和新探索》《全球电影格局下中国电影史论理论现状与思考》《文艺评论之观念、问题与逻辑》。
该项目于今年4月面向全国招生,经过层层选拔,遴选出30名影像创作与评论人才参加培训,旨在通过系统学习,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深厚、评论视野开阔的新时代影像理论创作与评论人才,从而为影视学科发展注入活力,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作出积极贡献。

文字:刘晓婷 张萌
编辑:刘晓婷
审核:陈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