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辽宁师范大学主办、辽宁省红山文化与中华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和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承办的“第二届内陆欧亚草原东段古代岩画学术报告会暨图书编纂会议”于本月26日至27日在我校成功举行。来自蒙古国成吉思汗大学、蒙古国立师范大学、俄罗斯阿穆尔国立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新疆师范大学、大连民族大学、大连大学、黑河学院、辽宁师范大学的近30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
会上,中、蒙、俄三国学者围绕“内陆欧亚草原东段的古代岩画遗存研究”这一中心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学术研讨和交流,并就国家“十三五”图书出版规划项目——《草原丝路文明的历史见证:内陆欧亚草原东段的古代岩画遗存研究》一书的相关编撰事宜进行了具体磋商。

(图书编纂会议现场)
欧亚大陆是人类文明的故乡,岩画是文字之外又一传承文明的重要载体,其出现的时间要远远早于文字。我国新疆、甘肃、青海、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及蒙古国、俄罗斯西伯利亚所在的内陆欧亚草原东段地区,是世界岩画的高密度分布区域之一,保留至今的岩画总量多达十万余幅。这些珍贵的岩画遗存,是古代先民共同开辟世界东西草原通道、创建欧亚古代文明的历史印记,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证史、补史学术价值。最新的红山文化研究结果表明,早在距今8000年前的兴隆洼文化至距今5000年前红山文化时期,欧亚大陆东西之间就存在着十分密切的人群互动和文化交往。
近年,由我校发起并组织实施的中蒙俄三国学者共同开展内陆欧亚草原东段古代岩画遗存调查与研究项目,是以实际行动对于“一带一路”新型国际深层合作倡导的响应,是我校进一步深化办学模式改革、提升国际办学影响力的一个重要学科增长点。该项研究的最终成果将由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且已于此前正式列入国家“十三五”图书出版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