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视频广播
精彩视频[更多]
近期热点

红山文化与中华文明协同创新中心核心单位协作会议暨学术报告会在我校召开

发布时间:2014-06-19 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2014年6月14~15日,正处于筹建期的辽宁省红山文化与中华文明协同创新中心核心单位协作会议暨学术报告会在我校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赤峰学院、朝阳师专、新华通讯社、大连电视台、大连日报社等多家单位的专家学者、媒体朋友,以及辽宁师范大学校领导、科研处等职能部门领导、历史文化旅游学院领导及老师等50余人出席了会议。

6月14日上午,与会专家重点考察了历史文化旅游学院辽海博物馆,专家们对博物馆馆藏的2尊红山文化石人和1件玉杯表现出了极大兴趣,特别是玉杯,其年代可能早至兴隆洼文化时期。下午,协作会议在辽宁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多功能厅正式举行。会议由李庆伟副校长主持,韩增林校长首先致辞,随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公共考古中心常务副主任刘国祥、赤峰学院党委书记李春林、朝阳师专副校长王丽颖、赤峰学院党委副书记于建设、红山文化协同创新中心主任田广林等作了主题发言。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创新体的协作机制、发展规划、远景目标等中心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并形成趋同性意见。

6月15日,刘国祥研究员、于建设教授等分别作了题为《红山文化与五千年中华文明之路——牛河梁遗址解析》、《从传统文化看红山文化》的主旨报告,引起与会人员的强烈共鸣。此次协作会议暨学术报告会的圆满召开将对红山文化与中华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的良好运行和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代表中华5000年文明曙光的红山文化“坛、庙、冢”遗址群,已于2013年正式列入《中国世界遗产预备名单》,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红山文化与中华文明协同创新中心是由辽宁师范大学牵头,协同核心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朝阳市人民政府、朝阳师范专科学校、赤峰学院等相关科研院所、地方政府和高校共同组建的动态性、多元化、可持续的创新型研究中心。

本协同创新体内部的协同机制是利用辽宁师范大学历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的学科优势,整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红山文化考古学研究方面的学术专长,依托朝阳市人民政府、朝阳师范专科学校、赤峰学院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地方面不可替代的资源环境,构筑起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提升、成果应用等方面资源互享、优势互补的新型协同创新发展平台。

自2013年8月中心获准筹建以来,已创设红山文化情报信息研究所、辽海考古研究所、辽海古代文明研究所、辽海旅游文化研究所等4个实体研究机构;与朝阳市人民政府、朝阳师专和赤峰学院合作,创设了牛河梁红山文化研究院、红山文化研究人才培养基地;开展了一系列的调查调研工作,取得了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上一条:我校召开新学期工作布置会
下一条:影视艺术学院隆重举行首届“鼎润天际奖助学金”颁奖典礼

关闭